03 北京CBD国际高尔夫球会

欄目:IMG历经项目 發佈時間:2021-02-21
北京CBD国际高尔夫球会 ( IMG设计 ) 我与北京CBD高尔夫球会颇有渊源。 当初在2001年,泛华体育公司已经全面介入了这个...

北京CBD国际高尔夫球会 ( IMG设计 )

 

       我与北京CBD高尔夫球会颇有渊源。


       当初在2001年,泛华体育公司已经全面介入了这个项目的设计和施工。那时,公司里面的人际情况也比较复杂,如同某部“宫斗剧”般的你你我我之间,预示着自己的事业方向应该有大的调整了。所谓的公司内部设计“竞标”中,我的方案被政治化的选中,逐渐实施于工程当中,无论情况如何,我的心情是不错的,每日奔走于公司办公室和工地之间,在这部似懂非懂的“宫斗剧”中,扮演着一个比群众演员略强一些的角色。


       果然,投资方和承建方的把戏没有进行到底,整个项目停滞。我也带着些许失望,远走英伦。


       加盟IMG,将要面对的北京项目列表中,CBD球场的名字赫然在目,原来的项目已经易名易主,但是我又回来了。但是,事情的进展,却是颇具戏剧性。

 


CBD球场的定位是TPC球场(Tournament Player Course),概念引进中国第一,
然而最终的效果,在我们眼中还是差强人意。

 

        在这同一个项目中,同时发生了高尔夫球场设计行业,最害怕发生的两个巨大的、典型的问题:


1. 商业层面的问题 - 球场设计公司同业主的关系不融洽;


2. 技术层面的问题 - 球场建设脱离设计师团队的现场指导。

 

表面上说得过去,有些细节瑕疵,甚至概念错误,只有内行和专业设计师才能够看出名堂

 

       在商业层面,作为受雇方的设计公司,永远是弱势的,无论它的专业性有多强,业主表面上有多么的信任你,都要恰如其分地摆正自己的位置,拿捏好行事的尺度。也许大多数高水平的、主流的洋人们的思维方式是一贯的直率,不懂得中国人的婉转和深意,说“是”的时候不一定表示“Yes”,而说“不”的时候,也不一定是绝对的“No”,所以,就是不要试图读懂,并妄想参与中国人的,有着几千年历史经验的“与人斗其乐无穷”的剧本中去,会演砸的!如今,CBD的官方设计师,还是Brit Stenson先生, 而不是他供职的IMG公司,很滑稽,也很悲哀。


       于是,整个大戏,在制片人、导演、演员们的斗争中进行,结果就是我们这些应该的主演,成为龙套,无法亲临现场指导施工。当然,这里面也有某些中、外小丑的奋力表演的戏份。在高尔夫球场建设项目的大戏中,决策者即为制片人或导演,设计师和承建商即为主演,分工明确,角色清晰,按部就班的进行,总不会出大事,但是,如同娱乐圈的规律,某个制片人或导演对于自己的演技有着过分的自信,那就只能拍出“狗血剧”了,不过呢,其收视率在某个观众人群中,也会不错,甚至大卖,但是绝对不会得到奥斯卡或是嘎纳的青睐,根本不是花钱让几个主演去走走红毯那么简单的事儿。


       仔细比较,这事儿还真的相似。


       一部影视剧的成功,得到大部分观众的认可,恐怕首先要搭起一个个不错的班子,制片人的投资充足,演员的水平到位,剧务的工作专业等等;一个成功的高尔夫球场项目的开发建设,同样需要一个平滑运转的团队,然后就是资金、设计、施工、运营等等。


       不得不说的是,如同大牌演员一样,大牌设计师也有“耍大牌”的时候。大影星们有成功的经典塑造,和票房大卖的影片,同时也有如同拍低劣广告般的应付表演;有些明星设计师们当然也会见风使舵,在某几个成功的球场的招牌下,过份追逐商业收益,毫无节制的签下很多力不能及地项目,做着出工不出力的表面文章。


       高尔夫球场设计师是主演之一,其名头、实际水平、敬业精神和临场状态,是非常重要的。 演员手中的剧本和台词,不同的演员会演绎出不同的味道,得到不同的观众效果;如同我们手中的图纸,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感觉,甚至与原本的理念缪以千里。行业里,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,投资人拿着大牌设计师的平面规划图,找到一个廉价的设计公司进行深化设计,并付诸实施,以为找到了捷径,把原来的设计师“甩掉”, 结果往往是一个“狗血”球场。


       设计师在施工现场的工作,犹如拍戏时的演员,甚至导演,对各个分镜头的把握和演绎,是一个调整、修改、有时收敛、有时放纵的创作过程,我们在现场,除了对球道各种障碍的平面布置进行核验,体会,更重要的是结合实地实景,对大造型、小造型、微造型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调整,这种感觉是经过多年的正规教育、经验积累而成的,的确有很多内容是无法用图纸的方式能表达全面的,甚至有时候,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清楚,这也是我们经常要求某个造型师、景观师配合的原因。


       很多成功的影片的吸引力所在,是即使看过几遍之后,再次观看时,还是能发现一些新的内容,新的含义,新的线索,而不是让观者能够预见下一个镜头、下一个情节、下一句台词而已。在经典的高尔夫球场中,球手感兴趣的是,每一个球道,每一轮征战都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,新的落球点会带来新的打法和策略,不同的心境会带来不同的成绩,而这种变化,在理论上应该无穷尽的,而不是让球手沦为挥杆机器,在球场上,只是在挑战自己的体力和动作。


       CBD的情况是,有了平面图的布置和初步造型图的基础,而没有设计师的要求的细节和临场的灵感,没有真正的TPC球场的丰富的变化和内容,中规中距有余,戏剧性成分不足,这也是玩室内高尔夫模拟器,和实际下场打球的区别。


       有些人认为,这是设计师惯用的伎俩,虚张声势、故弄玄虚,提高自己的身价和地位,不能否认有些同业者有这个“本事”。


       而我相信“境界”的存在,不同“境界”的人是走不到一起的;我也相信“轮回”的力量,每一次时代的往复,社会的更迭,会让各行各业者优胜劣汰、自生自灭。

 

 

 

(本文文字均为原创,保留著作权;图片引用自网络或IMG,表示感谢)